【品味牙醫】你補骨補肉了嗎?影響植牙壽命的關鍵治療 - 沈炯志醫師

植牙前還需要 補骨 、補肉?

植牙是將人造牙根(植體)放入骨頭內,再製作假牙連接到植體上,但很多患者拍攝完 X 光片、進到醫生診間做諮詢,才發現植牙治療不只如此:

「我下定決心要接受植牙治療了,這時候才知道要補骨和補肉,可是我的骨頭和牙肉明明都在,為什麼要加上這個額外的過程與費用?補骨 、補肉是多餘的治療?」與過去相比,植牙治療已經廣泛的被接受,然而一般民眾對於補骨、補肉治療的認知和接受度都還不夠普遍。

補骨

我們把建房子的「地基」拿來類比「植牙」好了,不論建哪一種屋子,第一步一定是好好地打地基,地基打的深、打的穩健,對房子的長久使用才有保障。那麼地基要打在什麼樣的土地上才好呢?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:地基(植體)應該打在穩定且堅實的地面(骨頭)裡頭。
倘若打在沙地或邊坡,未來受到天災影響,輕則土壤流失、地基露出,重則房屋損毀而無法居住,反倒得不償失。

顎骨不是硬的嗎?為什麼地基會不穩固?

口腔中的上下顎骨在失去牙齒後將逐漸萎縮,其寬度與高度都會漸次縮水,特別是在年輕時就失去牙齒的患者,缺牙處的顎骨常常呈現尖尖凸凸的樣子,這是非常不利人工牙根植入的形狀。
若是貪圖方便,勉強在上頭置入植體,未來非常有機會面臨植體露出、植牙失敗的後果。

 

補骨 = 打地基

因此在進行植牙治療之前,將失去的顎骨地基給補回來,讓植體能安安穩穩地置放在健康的骨頭裡頭,等植體與骨頭產生骨整合、一切穩定了,再作上假牙,便能安心的進食囉。

「 補骨 」我有概念了,那「補肉」又是什麼意思?

角化牙齦的重要性

首先要知道,自然牙周圍有一較厚實且不大能移動的「角化牙齦」存在,其功用在於能夠抵抗牙刷清潔時機械性的摩擦、避免食物堆積。

失去牙齒後,角化牙齦也會慢慢的消失,等到缺牙處經植牙重建完成後,由於缺乏角化牙齦,附著在新的牙齒邊上的黏膜組織無法有效承受摩擦,使得清潔變得異常困難,刷牙時會感到痛、甚至流血,長期下來也會降低重建的成功率。

補肉 = 水土保持

因此有此概念的牙醫師會提出「重建牙肉」的建議,在口腔中適當的區域移植健康的牙肉組織到重建區域,提供更完善的保護。
拿個延伸的比喻來說好了:山林的水土保持作得好、植被密度厚度夠,才能保護底下的土壤,不讓它們受雨水沖刷而流失,甚至坍方。將「植被」類比到口內的「角化牙齦」,相信大家就會作出聰明的選擇了,畢竟沒有人希望好不容易重建好的牙齒或植體裸露出來啊!

這樣我都懂了,快幫我安排時間來補好補滿!

有經驗的牙醫師會視狀況在恰當的時機進行這兩項手術,有的可能分次,較幸運的可能一次就完成了。
不管你是屬於哪一類型的缺牙重建,只要啟動治療,接受正確的處置方式,儘管補骨補肉有額外的花費,不過最終能重拾一顆穩固、美觀的牙齒,一切也就「植得」了。

 


撰文/沈炯志醫師(口腔顎面外科專科)


 

※ 聲明:文章為醫師經驗談,每人口腔情形盡不相同,如有不適盡早就醫檢查才是正解 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