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植牙一顆多少錢?費用多少合理?
一般而言,單顆植牙費用大約落在新台幣 5 萬至 12 萬元上下都是有可能的,若因為口腔狀況還需要配合額外治療費用可能更高。
但植牙費用價差這麼大,到底多少對自己才算合理呢?
以品味牙醫所在的新竹市¹來說,新竹市衛生局公開的「新竹市牙醫醫療費用收費標準」裏頭,單顆植牙費用約落在 6 萬元至 12 萬元上下之間,都是合理範圍。
但不同縣市、植入方式、使用儀器、植牙困難度、是否需要額外治療⋯⋯都會影響到植牙的總價,沒辦法用單一價格來評估是否昂貴還是便宜。
然而,確實低價植牙的價格讓人心動,但品味牙醫以專業的角度告訴您,選擇植牙診所前需要謹慎評估診所使用的植體或牙冠材質、術前評估或術後追蹤是否確實、醫師經驗或手術流程⋯⋯等各項因素。
一定要在診所與牙醫師詳細討論,以免為了價格讓自己的醫療品質打了個大折。
新竹市牙醫醫療費用收費標準|植牙相關項目
以下根據新竹市衛生局公開的「新竹市牙醫醫療費用收費標準」中列出的植牙相關費用項目及參考範圍:
項目 |
費用 |
植牙評估 |
3,000 ~ 6,000 / 次 |
植牙手術費 (牙冠費用另計) |
60,000 ~ 100,000 / 顆 |
植牙牙冠 |
30,000 ~ 50,000 / 顆 |
其他額外項目 (視需要) |
數千至數萬元不等 |
補骨手術費 |
10,000 ~ 30,000 |
鼻竇增高術 |
30,000 ~ 60,000 |
⚠️請注意上述費用僅為參考,實際價格會因診所、醫師、使用的材料及患者個別狀況而異。
不只是一顆「牙」,植牙費用包含哪些東西?
植牙費用不只是買一顆假牙,而是涵蓋「從術前到術後」的多個階段,包括詳細的評估檢查、手術過程、術後追蹤及保固服務等一系列專業項目。
植牙費用通常會涵蓋以下這麼多個項目:
- 術前評估檢查(如:口腔X光、斷層掃描、臨床檢查)
- 植體(人工牙根)
- 植牙假牙(牙冠)
- 手術與麻醉方式(局部、鎮靜麻醉)
- 診所儀器(如顯微鏡、藍光導航⋯⋯)
- 額外治療需求(如補骨補肉、牙周治療)
- 診所服務(診所服務、助理專業度)
- 術後追蹤與保固(是否有保固)
二、植牙費用為什麼差這麼多?8大關鍵影響因素
植牙費用高低主要受到以下八大關鍵因素影響,讓品味牙醫帶你看:
植牙位置
植牙不是在嘴巴裡每個位置都一樣喔!因為植牙位置會影響到植牙手術的複雜度與美觀門面,所以前牙與後牙的植牙費用其實是不一樣的喔!
例如,前牙區域因涉及患者最在意的美觀,所以對植牙植入的角度、深度、與牙齦的協調都要求更高。患者也會更需要「即拔即植」、當次補牙補肉、當日佩戴臨時假牙讓患者獲得更理想的美觀效果。
後牙主要負責咀嚼,所以需要選擇強度較高的牙冠材質,但相較之下後牙植牙的手術難度較低,但也可能因骨量或靠近鼻竇等因素而提高難度。
*前牙一般指門牙、側門牙、虎牙總共六顆。
植體品牌
植體(人工牙根)就是植牙的地基,是植牙成功與否的核心關鍵。不同植體會影響到影響到植牙的穩定性、長期使用效果,以及未來維修的便利性。
國際知名品牌植體|價格較高,但品質穩定性佳
國際知名品牌(例如來自瑞士的 Straumann、瑞典的 Nobel Biocare)通常因為投入大量資源於研發、臨床實驗與長期追蹤研究,擁有豐富且完整的臨床數據,且全球口碑與穩定性佳,因此價格也較高。
費用較高的原因包括:
- 豐富的臨床數據與研究成本:長期投入研究成本,數據更完整,安全性與成功率獲得較高保障,自然反映在價格上。
- 獨家專利技術:像 Straumann 的「SLActive表面處理技術」或 Nobel 的「TiUnite表面處理技術」,能加速骨整合,提升植牙成功率,專利成本也提高了植體價格。
- 維修便利與穩定供應:國際品牌有完整且穩定的零件供應鏈,即使多年後仍可取得所需零件,維修保養無後顧之憂,這也包含在你付出的價格中。
應該怎麼選?
如果預算較充裕,且重視長期大量的臨床數據與國際認證品牌,可考慮國際知名品牌的植體。
但若想兼顧品質與費用,且信任醫師與診所提供的保固與追蹤服務,我們也有提供相對較親民的選擇唷。
植牙假牙材質
植牙假牙的費用會因為你選的材質有所差異,而材質會影響外觀美觀度、咬合強度、耐用性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。
品味牙醫所使用的植牙假牙都是「全鋯冠/全瓷冠」,全鋯冠是全瓷冠的一種,其材質擁有高強度,強度極佳,耐咬合、耐磨耗,適合使用在後牙區域。但相對其他材質,價格也較高。
除了全瓷冠以外,其他常見植牙假牙材質還有金屬燒瓷牙、⋯等。
金屬燒瓷牙冠,雖外觀與真牙仍有一定差距,但價格相對較便宜,曾是廣泛使用的選擇。但因有金屬材質,可能導致邊緣牙齦過敏、發黑或變色,美觀性明顯下降,較不適合用在前牙區域。
手術方式
不同的植牙方式就像蓋房子,徒手一磚一瓦也可以蓋房子,但使用設備施工可以讓房子更安全、更快速、更穩固。
植牙的手術方式對於植牙成功率影響甚巨,也會影響術後恢復時間。目前常見的手術技術包含傳統徒手植牙、導引板植牙、3D藍光導航植牙,品味牙醫也提供導引板與 X-Guide 3D數位導航植牙方式。
傳統徒手植牙
在初期,植牙是以徒手方式進行,精準度不確定性相當高,高度倚仗醫生的技術和經驗,一但植歪就會帶來很多問題,例如最後的假牙美觀不佳、植穿鼻竇、壓迫到神經、骨整合失敗等等,因無法全面了解口內狀態,術式傷口也相對較大、恢復時間也拉長。
導引式植牙
導引式植牙利用結合電腦斷層掃描(CBCT)與3D模擬軟體的優點,可以預先在電腦軟體上將患者的植牙位置定位,手術時醫師就可透過植牙手術導引板鑽孔植入植體。
這個方式的優點是可事先模擬口腔植牙的理想位置及角度,精準度提升至約 1-2 mm 內的誤差範圍、避開患者口中的神經、血管、上顎竇等位置,協助醫生在手術中避免誤觸這些區域。
數位藍光導航植牙
X-Guide 3D數位藍光導航技術,是植牙領域的數一數二先進手術方式。
就像神經外科開腦袋導航機器手臂概念,透過光學追蹤(藍光導航系統)警示安全範圍,在手術中即時動態導引醫師植入植體的位置與角度,讓植體植入的位置誤差降至 0.5mm 以下,避免傷害重要部位,更安全、更節省時間。

儀器設備
植牙手術不只考驗醫師的技術和經驗,也依賴診所所使用的儀器設備。越高階的設備有機率提高植牙的精準度、縮短治療時間、提升成功率,但由於設備成本高,自然也會反映在植牙費用上。
以下列出幾個常見植牙會使用的儀器設備:
- 3D斷層掃描: 用於評估齒槽骨的量、密度及神經血管位置,是術前評估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- 口腔掃描儀器: 有助製作更加精準、貼合度更佳的植牙牙冠,提升美觀度與舒適度。
- 牙科顯微鏡:提供更清晰且放大的視野,提升精準度。
有效減少不必要的傷口破壞,降低術後疼痛與恢復期。
- 植牙導航機:即時的光學追蹤技術,誤差降至 0.5mm 以下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,降低傷害重要神經、血管或鼻竇的風險。
- 水雷射: 取代傳統刀片,進行牙齦切割或軟組織處理,術中更溫和、出血量更少,有效縮短術後癒合期。
額外治療
如果患者在植牙前就因如:缺牙過久導致骨量流失、牙周病、或有其他原因,可能需要先進行額外的治療,才能植牙,就會需要事先額外治療成本而提高整體費用。
以下是較常見的額外治療:
- 補骨手術: 對於齒槽骨高度或寬度不足的患者,需要先進行補骨來重建地基才能植牙,而隨著補骨材料的選擇及治療複雜度會影響費用。
- 補肉手術: 改善牙齦萎縮或牙齦組織量不足,可有助於穩定植體和提升美觀。
- 鼻竇增高術: 當上顎後牙區骨量不足且靠近鼻竇時,可能需要進行此手術。
- 舒眠鎮靜麻醉 ( TCI ) : 對於極度恐懼牙科治療或進行複雜全口植牙的患者,可選擇額外的舒眠鎮靜麻醉服務,這需要專業麻醉科醫師團隊和設備。
術前處理其他口腔問題,如牙周病、蛀牙等,也是必要步驟,會增加總療程費用
醫師技術&經驗
牙醫師的技術水準與植牙經驗,是影響植牙費用與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經驗豐富的醫師,能更精準地進行術前評估、擬定適合的治療計畫、有效降低手術風險,並能妥善處理術中、術後併發症,確保植牙效果更穩定與持久。
因此,醫師的經驗越豐富,手術費用通常也會相對較高。但選擇技術更好、更有經驗的醫師,也是投資在更高的成功率與安心感上。若只追求低廉價格,可能伴隨較高的風險或術後問題。
品味牙醫是專業分工的牙科團隊,手術、假牙醫師專業分科,並聘有專業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執行困難手術。每位醫師將自己的專業做到極致,帶給您更好的成果。
保固與後續追蹤
植牙費用通常也包含術後定期的追蹤檢查和植牙假牙的保固服務。保固年限從數年到終身不等,範圍與條件也會影響費用高低。良好的保固通常會伴隨更完善的術後服務和更長的保障期。
品味牙醫提供「植體終身有限責任保固」,確保長期使用的安心感。
需特別注意,有些診所的保固會要求患者必須定期回診檢查,否則可能失去保固資格。建議術前諮詢時要先了解清楚,以免影響後續保障權益。
三、植牙一顆只要三萬八?你可能沒看到的細節
市面上有些診所主打「植牙一顆只要 3.8 萬元」,看起來真的很划算,但這樣的價格背後,常常藏有不少你可能沒注意到的關鍵差異。
植牙為何便宜?可能哪些東西被簡化?
首先,過於低價的植牙要小心只包含部分項目,可能只算「植體本身」或搭配「普通材質的假牙冠」,而不是完整的療程費用。像是術前必備的電腦斷層掃描(CBCT)、數位導板輔助、手術費用,甚至術後保固追蹤與維護,都可能要另外加價。
此外,為了壓低價格,診所可能會簡化整個療程流程。舉例來說:
- 可能省略術前評估時間,或減少使用設備(如3D斷層、導航系統);
- 器械與材料等級也有差異,進而影響治療品質。
這些「簡化」在價格上看似划算,但實際上卻提高了潛在風險與隱藏成本。若後續需要補骨、重做或處理併發症,不僅費用更高,還可能影響口腔健康。
小心使用來路不明品牌、無術前評估、沒保固
使用來源不明或品質較差的植體品牌
過於便宜的植牙方案,可能使用來路不明或次級的植體與假牙冠。這類植體可能沒有完整的臨床數據支持,或在材質穩定性、骨整合、零件密合度等方面表現較差。
相較之下,有數據研究、知名的品牌(如 Nobel Biocare、Straumann、Anker 等)投入更多研發與品質管控,因此成本較高,但成功率與長期追蹤數據也更可靠。
更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使用非主流品牌,將來若需要維修或更換零件,可能因零件不易取得或停產而無法處理,反而增加二次手術風險與費用。
未做完整術前評估
植牙前的完整評估是確保成功的關鍵,不能輕易省略。這包括:
- 評估全身健康狀況、病史與服藥紀錄
- 透過 3D 電腦斷層掃描(CBCT)判斷齒槽骨高度、厚度與密度
- 精準規劃植體角度、深度與遠離神經、血管的位置
但有些低價方案可能為了壓低成本,不完整的術前評估可能增加手術風險,導致植體位置錯誤、骨整合不良,甚至傷到神經,患者得不償失。
缺乏清楚保固與術後追蹤
價格較低的植牙方案,常常不包含保固或僅提供「口頭保證」,缺乏具體條款。
而專業診所通常會針對植體、牙冠提供明確的保固年限(如 3 年、5 年或終身)與責任範圍說明,前提是患者須配合定期回診追蹤。這些追蹤包括檢查牙周健康、X 光檢視植體穩定度等,可及早發現並處理植體周圍炎等問題。
若缺乏這些維護與保障,即使手術一開始順利,也可能在幾年後出現問題卻無法處理,最終得不償失。
不是不能選,而是要知道選擇的代價
當你看到「植牙一顆只要三萬八」時,千萬別只看價格就決定去哪家診所。更重要的是了解這個價格背後包含了什麼、又省略了什麼。
因此,建議您在做決定前,務必向診所詳細詢問:
- 費用包含哪些項目?
- 使用的是哪個品牌的植體與假牙?
- 有沒有保固?條件是什麼?
- 醫師的專長與過往案例如何?
如果價格過低,往往代表部分品質與流程被「拿掉」來壓低成本。這看似省錢,但實際上可能埋下植牙失敗、術後併發症或需要重做的風險。最後可能不只花更多錢,還多花了時間與承受不必要的健康風險。
要知道,植牙的費用不只是材料成本,更反映了醫師的技術與經驗、診所設備的投入,以及整體醫療品質與後續照護的完整性。
因此,選擇植牙方案時,務必詳細諮詢選擇合理價格範圍內(如台灣單顆植牙行情約在 5-12 萬之間,視複雜度可能更高)且透明收費的診所,更能確保植牙的成功率和長期穩定性。
五、植牙費用有哪些常見問題?
植牙是主要是自費的醫療服務,通常是沒有健保給付。
Q:植牙可以分期嗎?
植牙費用通常都需要數萬元以上,所以患者都會希望可以使用分期的方式。部分牙醫診所為了幫助患者負擔植牙費用也會提供分期付款選項,但這主要取決於您選擇的牙醫診所提供哪些方式。
另一部分是如品味牙醫一樣提供「階段式收費」,例如分為數個階段在每完成一個階段(如術前評估、手術、安裝假牙等)時支付相應的費用,也可以讓患者不需要一次支付龐大費用。
每間診所的收費方式不同,建議您在諮詢時直接詢問診所,可以獲取最準確的資訊喔。
Q:植牙有健保補助嗎?
植牙本身並不屬於健保的給付範圍,基本上需要全額自費。但政府對於特定對象提供「假牙」的補助,但這跟「植牙」是不同的治療方式。這些補助通常是針對 65 歲以上長者、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、身心障礙者等,有需求的話可以來診所諮詢。
總結:植牙一顆到底多少錢才合理?
「植牙一顆多少錢?」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,一般而言,單顆植牙費用通常落在新台幣 5 萬到 12 萬元 左右。
但實際費用會受到植牙位置、選用的植體品牌、假牙材質、手術方式、使用的儀器設備、術前是否需要額外治療、醫師的技術經驗,以及保固服務等因素影響,因此價格上會有較大的差距。
當我們在思考「植牙一顆多少錢才合理?」時,不該只是單純用價格來衡量,更應考慮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治療品質與醫療服務。
品味牙醫認為,好的植牙療程必須包含:
- 詳盡的術前評估與精確的治療計畫
- 專業且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
- 先進設備與精準的植牙技術
- 有保障的植體品牌與高品質假牙冠
- 完善的術後追蹤與終身有限責任保固服務
品味牙醫堅持的,正是讓每位患者都能安心享有最高品質的植牙治療,同時也提供階段式收費方式,減輕患者一次性支付龐大費用的負擔。
因此,「植牙一顆多少錢」最合理的答案應該是:「花的每一塊錢,都值得且放心」。
品味牙醫不以最低價取勝,而是以完整的醫療服務、醫師專業、先進設備與可靠的植體品質,讓每一筆費用都真正轉化為你口腔健康的投資,協助你重拾健康與自信的笑容。

<p>新竹品味牙醫 Prevail Dental Care</p>
*本站文章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,非經品味牙醫診所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、重製、散佈、改作、轉貼、播送或作為背書等行為,以免觸法。引用句子請附上原文標題、作者及原文網址。如需轉載請來信洽談。
※ 聲明:文章為醫師經驗談,每人口腔情形不盡相同,如有不適即早就醫檢查才是正解 ※